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域辽阔,不同地区的自然、经济条件不同,文化和民俗也各有特点,婚姻仪式名目尤为繁多,《巴基斯坦穆斯林的风俗习惯》一书,所载各项礼仪达30多项,要持续一个多月,但仍未能反映旁遮普农村婚俗全貌。 按照巴基斯坦旁遮普的传统,在迎娶前三四周,双方都要举行名为“加拉”的仪式,邀请全村妇女和嫁到外村的本家女子参加,向大家分发甜食,这是婚姻仪式的开端。在迎娶前举行玛依雍礼和满亨迪礼时,人们还用打了许多结的彩线系在新郎和新娘手腕上,据目击者的描述,新娘颈戴花环,右手腕上戴一花镯,另外还用五彩丝线拴了若干线环,这线环有母亲给的,也有兄弟姐妹给的,叫做“迎纳”,表示喜庆吉祥,新郎也要在手腕上系以迎纳,有的还在上面系以铁环、丝穗、丁香串或装有芸香草的小包,在旁遮普西部的特尔地区,在鼓乐声中,新郎在人们的簇拥下,来到清真寺门口,由家族的长者在他手腕上系上红、绿、黄三色彩线,以及一枚铁环和丁香串,并作祈祷。新娘到了婆家后,还有专门的解迎纳仪式,新郎、新娘须当着妇女们的面互相解开迎纳,新娘的女友们为了捉弄新郎,故意将迎纳系得很紧,有时还让新娘手里摸着芝麻一类的小东西,新郎必须先将她的手册开,在妇女们的喧笑声中,新夫妇之间也由此减少了拘束。名为“卡拉”的沐浴礼也富有特色,卡拉是一种芦苇编的筐,在迎娶之日的早晨,乐手们吹起唤呐,敲起手鼓,新郎的姐妹们和其他妇女唱着喜歌,从井里打来一罐罐清水,让新郎站在翻过来的筐上,头顶张以彩色布单,再将妇女们打来的水倾倒在新郎身上,新郎从筐上下来时,须将放在地上的陶锅盖踩碎,陶锅盖底下事先藏有钱币,这时便归陶匠或其他职业匠人所有,礼毕后,新郎便在理发匠的帮助下换上迎亲的衣服,举行“卡拉”礼时,亲友们向新郎赠以喜钱。迎亲队出发时,还有一幕动人的场面,旧时,新郎都是骑马去迎亲的,临出发时,新郎的姐妹们都上前抓住马笼头,唱起名为“母马”的喜歌,新郎须给姐妹们一笔钱,她们才肯放手让新郎出发。 “母马”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有的表示喜悦之情,有的赞扬新郎的风采,有的称赞他的坐骑,有的表达她们等候新娘的急切心情,整个仪式充满了欢乐的骨肉深情,尽管现在迎亲队都以汽车代步,但唱“母马”的风俗依然存在。快要到达新娘家时,迎亲队便停了下来,新娘的亲戚相隔一段距离站在对面,双方都要求对方走过来相会,僵持片刻后,双方都有几位长者走到中间,握手拥抱。念尼卡罕的仪式结束后,也有让新郎新娘碰头、要新郎掰开新娘握紧的拳头等许多戏谑的仪式,妇女们还用一个铜碗,装满一种用饼屑和酥油做的甜食,再倒扣于陶盘内,小姨一手按住碗底,要新郎不碰她的手而把碗翻过来,这是办不到的,新郎只好拿出钱来,请她们高抬贵手。在特尔地区,她们用棉花像花一样装饰在新娘头上,要新郎将其摘下,但不得将其碰落在地,在举行完看镜礼后,新郎新娘要争相先站起来,人们认为,谁先站起来,谁就会在家中取得支配地位。 新郎带着新娘回到家里,新娘进门时和进门后,还有种种仪式,在特尔地区,新娘走到门口时,便抓住门框不再走了,此时,婆家须以奶牛、骆驼或其他贵重物品赠予新娘,新娘才肯入内,新娘坐下后,妇女们便将一吃奶的婴儿置于新娘怀中,新娘须对婴儿表示亲爱并赠以礼物,新郎的姐妹们还将自己的头巾和新郎的头巾或衣襟系在一起,要新郎拿出一笔钱来,她们才肯解开,新郎挑开新娘的盖头时,须向她赠以钱或首饰。巴基斯坦旁遮普农村旧俗对新娘回门十分重视,新娘过门后,有两次回门的仪式,每次往返,双方都要互赠大量的甜食。 |